2025年2月,天山脚下的积雪尚未消融,49岁的刘学明第三次踏上了新疆的土地。作为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汽车工程系副书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家,他的行李箱里装着一套汽车营销实训手册、几件换洗衣物,还有一张全家福。
这已经是他从2015年开始,第三次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建设,而这一次,他说:“只要新疆需要,我就一直在这里。”
扎根边疆 传经送宝
2015年8月,刘学明第一次来到新疆,在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开启了援疆生涯。彼时的他已是汽车营销高级工程师、维修技师,拥有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和职业教育管理经验。初到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他发现这里的汽车专业不仅实训设备匮乏,连基本的课程体系都不完善。“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汽车专业在国内领先,这些经验必须在新疆落地生根。”刘学明暗下决心。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将原单位的实训室规划方案进行本土化改造。结合新疆汽车产业发展特点,他手绘了20多张实训室布局图,标注出每台设备的摆放位置和功能用途。为了让方案更具操作性,他带着当地教师走访了10余家汽车4S店,记录下300多个实际工作场景,最终形成的《汽车营销实训室建设规范》后来被多所新疆职业院校采用。
在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任职期间,刘学明每学期完成200学时以上的授课任务。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特点,他创新出“案例导入+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在《汽车营销》课程中,他让学生分组扮演销售顾问和客户,用汉维双语演练接待流程,还特意收集了新疆本地常见的车型故障案例,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可感。维吾尔族学生古丽米热·麦麦提说:“刘老师讲课就像讲故事,我们不仅学会了卖车,更懂得了怎么和不同的人沟通。”
作为学院副院长,刘学明分管教学管理、招生就业等多项工作。他深知,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与产业接轨。为此,他积极促成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与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的深度合作,引入了包括精品课程建设、师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等在内的一整套成熟经验。2023年,在他的推动下,两校联合开设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本科衔接班,让新疆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
除了日常教学,刘学明还坚持为新进教师和学生开展专题讲座。从“行动导向教学设计”到“汽车技术最新发展动态”,从“大学生活规划”到“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他的讲座场场爆满。青年教师李安记得,刘学明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每个教师的教学特点,“他会针对我的板书设计提出具体建议,甚至连PPT的字体大小都帮我调整过。”这种毫无保留的“传帮带”,让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专业教师团队迅速成长。
润花坐果 功绩卓著
“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的试金石。”这是刘学明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营销赛项的专家,他深知大赛对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2016年,在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他面临的是“三无”困境:无专业教练、无实训设备、无参赛经验。
刘学明带着柴立红、董晏汝等老师从零开始。没有实训车,他就联系当地汽车经销商借来三辆展车;没有标准赛场,他就在操场画出场地图反复演练;没有教材,他连夜编写《汽车营销大赛实战指南》。
当年,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一举拿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汽车营销技能大赛中职组冠亚军、高职组第三和第四名,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三等奖,实现了该校在国赛中的历史性突破。
2021年11月,刘学明第二次援疆来到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这里的汽车营销专业刚起步,连基本的模拟谈判室都没有。他向学院申请将一间闲置教室改造成实训场,自己动手刷墙、布置展架,还从河北运来一套二手车评估设备。青年教师沈莉回忆:“刘老师带着我们把废弃的课桌改成谈判桌,用硬纸板制作车型参数牌,那段日子虽然苦,但看着实训室一点点成型,大家都特别有干劲。”
2023年自治区技能大赛上,刘学明带领的团队在多个模块中排名第一,荣获一等奖。更令人振奋的是,组委会专门邀请他们为全体参赛选手进行点评和汇报表演。当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用流利的双语完成汽车销售演示时,赛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赛后,有评委感慨:“没想到新疆的职业教育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刘老师团队创造了奇迹。”
在教学研究领域,刘学明同样成绩斐然。2022年,他组建团队参加兵团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得三等奖;2023年,他主持的兵团课题荣获教科研成果三等奖;2025年,他指导的学生再次斩获自治区汽车营销技能大赛一等奖。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他无数个夜晚的伏案工作,是他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精益求精。
如今,刘学明培养的青年教师中,已有多人成长为自治区级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他推动建设的汽车专业群成为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的王牌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5%以上。正如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所说:“刘学明老师留下的不仅是奖杯和证书,更是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无怨无悔 继续向前
2023年全国技能大赛结束后,学生们自发制作了一本纪念册,里面贴满了训练时的照片,每一页都写着对他的感谢。有个学生在扉页上写道:“刘老师,是您让我们相信,在新疆也能站上全国的舞台。”还有一次,他在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教过的学生开了家汽车销售店,特意邀请他参加开业典礼,店里最显眼的位置挂着当年他指导比赛时的合影。
2025年,当组织上询问是否愿意第三次援疆时,刘学明没有丝毫犹豫。他在申请书中写道:“大美新疆是我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能够为祖国西北边陲职业教育的发展尽一份力,是我最大的荣幸。”来到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后,他发现新能源汽车专业是薄弱环节,便立刻联系河北的校企合作单位,捐赠了一套新能源汽车实训设备,还邀请专家线上授课。
如今,在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经常能看到刘学明忙碌的身影。他会在实训课上手把手教学生使用诊断仪,会在教师办公室和年轻教师讨论教学方案,会在招生咨询会上向家长介绍专业优势。他说:“看到学生们成才,看到新疆的职业教育越来越好,我就浑身是劲。”
从2015年到2025年,十年间三次援疆,刘学明的鬓角多了不少白发,但他对新疆的感情却愈发深厚。他常说:“援疆不仅是奉献,更是学习和成长。”
如今,刘学明依然奋战在援疆一线。只要新疆需要,他就会一直坚守在这里,让更多的新疆孩子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人生梦想,让燕赵大地的教育种子在天山脚下结出丰硕的果实。(周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