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东华大学主办的“2025年全国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在陕西西安召开。大会作为我国有机固废资源化领域的高端学术平台,聚焦有机固废处理前沿技术、资源化利用及产业创新,吸引了大量来自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同行参会。我校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教师雷旭阳受邀参会,并在“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前沿理论与技术”分会场分享了题为“蚯蚓堆肥的稳定化路径及其示范应用——农村粪污、污泥养殖蚯蚓资源化利用生态产业化研究”的研究报告。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机固废产生量逐年递增,传统填埋、焚烧等处理方式易造成二次污染且资源利用率低。雷旭阳老师团队通过实验室的机理研究和三年田间试验与工艺优化,提出了“蚯蚓堆肥稳定化路径四阶段理论”,显著提高了蚯蚓堆肥效率、矿化程度和生物转化率,并以此理论为基础优化了蚯蚓堆肥生产工艺和设备,在农村构建了“蚯蚓堆肥-蔬菜种植-休闲采摘”种养结合的绿色生态农业模式,项目实施成效受到了农业农村部、河北日报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该研究报告在会场引发了与会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研究成果立足环保、服务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凸显了职业本科院校在应用型科研中的独特优势,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