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大纲管理规定(试行)
课程教学大纲是实施专业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教学计划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的、任务、范围、教学进度、时间安排、实践环节、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是选编教材、指导组织课程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为使各课程的教学组织及教材选编有所依据,应在调查研究和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和修订各课程的教学大纲。
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原则
教学大纲必须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教育法规,要体现改革精神,符合时代要求,突出体现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思想的转变。力求在课程教学中贯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思想,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要使每门课程在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编制和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1.编制课程教学大纲要符合人才培养计划整体优化要求,从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及作用的角度,筹划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安排各教学环节。课程教学大纲要准确地贯彻教学计划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都要服从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的整体要求,解决好课程之间的衔接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避免知识的重复和遗漏。
2.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时量,分别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此作为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分量适当,深广适宜。
3.各课程教学大纲应在课程内容更新与拓宽上有所突破,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成果。在课程的教学环节安排上有所创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质量与知识数量并不等同。“以够用为度”。教学大纲既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同时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精减课时和内容,留给学生以更多的自学时间和空间。
5.教学大纲既是本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又是指导学生自学的纲要,除了对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外,还应明确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能力的措施,阐明本课程与有关课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并提出相应措施和办法。
6.覆盖面较宽的课程教学大纲应顾及不同专业的要求。在修订教学大纲的过程中,要征询相关方面的意见。相同课程在不同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应根据各自培养的要求有所区别。
7.要注意体现学校的改革思路和办学特色。要从我校实际出发,准确定位,发挥优势,坚持深化教学改革,体现出我校的办学特色。
(三)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及格式
1.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与格式:
《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 学时: 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四、课内实践教学要求
五、学时分配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七、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八、教学建议及学生学习要求
制 定: ﹡ ﹡ 教研室
执笔人:
审定人:
审定日期:
2.编写课程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
(1)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概括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提出本课程的任务。属于公共课、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在总的培养目标下着重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按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层次写明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部分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阐述,能力与素质部分按“初步具有”、“具有”两个层次要求。
“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
“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使用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能举一反三,包括分析和综合。
(3)课程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按相当于教材编写大纲中的章、节、题目三个层次详细编写本课程的内容及要求,指出课程涉及的重点、难点。
(4)课内实践教学要求
除课堂理论授课以外的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内实验(包括上机)、作业等。课内实验环节的基本要求,主要写实验的内容及要求;作业方面,主要写明分章节布置习题的题量。
(5)课时分配及教学方式和手段
根据以下表格格式按章节简要填写主要内容、学时分配等,包括教学手段、方法、计算机应用、适用教具等要求。
序号 |
课程内容 |
理论教学 |
课内实践教学 |
课时小计 |
备 注 |
||
课时数 |
教学方式手段 |
课时数 |
教学方式手段 |
||||
(6)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指出本课程的先修课及后续课,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7)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的高职高专教材,和能够反映先进技术发展水平、特色鲜明,并能够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以及有特色的公开出版的自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8)教学建议及学生学习要求
指出供参考的教学方法及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措施,提出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及学习方法建议。
二、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实践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起着重要作用。
(一)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编制的目标
编制实践课程大纲的目标是逐步完善和规范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水平,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1.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开设的实验课、实训课、实习课等都要有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2.实践教学大纲应依据学院制定的教学计划或相关课程理论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写。
3.编制大纲既要突出实践环节中最基本的内容,同时考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逐步转换到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实验。
(三)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及格式
1.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及格式:
《实践课程名称》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 周数: 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三、实践内容
四、考核方法
五、主要参考书
六、教学建议及学生学习要求
制 定: ﹡﹡ 教研室
执笔人:
审定人:
审定日期:
2.编写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
(1)实践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实践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概括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提出本课程的任务。通过本实践课程,学生完成哪些实际训练,掌握哪方面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2)实践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按“认识”、“会操作”、“掌握”三个层次写明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认识”:是指加深对某专业或课程所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对就业岗位的感性认识;
“会操作”:是指学生在实际或实训环境中,能掌握操作要领,能完成教学要求的实际操作;
“掌握”:是指学生能进行熟练操作,掌握某方面技能,具有处理一般实际操作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内容
①实践地点:指出实践环境为实验室、企业、实训基地;
②实践内容;
③时间安排;
④实践形式及方法:包括参观、演示、动手操作等。
(4)考核方法
提出考核方法(及考核标准),对学生考核的要求。
(5)主要参考书
提出本实践课程的配套理论教材、实践教材、指导书等。
(6)实践教学建议及学生学习要求
针对本实践课程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实践措施、实践教学组织方法和实践考核等方面的建议。针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及学习方法建议。
三、编制教学大纲的工作程序
1.凡教学计划中规定开设的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均应编制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
2.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或修订由教务处统筹安排。
3.课程教学大纲由各系部组织相关教研室编写,教研室可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课程小组按规定格式编写,并由教研室集体讨论拟订教学大纲初稿。
4.各系部对课程教学大纲初稿组织审议和修订,修订后送教务处统一印发。
四、课程教学大纲的执行和管理
1.教学大纲是组织、检查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备课、撰写授课计划、授课。为了保证教学的连续性、稳定性,教学大纲一经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
2.在课程教学大纲执行过程中,各教研室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变化及时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变动较大时,需向系部提出申请,并将新修订的教学大纲报教务处备案。
教 务 处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