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学校即将迎来师生返校高峰期,春季天气乍暖还寒,是流感、新冠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确保全体师生健康返校,学校按照教育厅要求,积极开展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宣传,帮助师生科学防护,确保校园健康安全 。
一、防控目标
根据《全国疾病预防控制行动方案(2024—2025年)》及教育厅相关文件通知,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精神,结合校园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校园传染病防控措施,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和消化道传染病的防控,降低各种传染病发病率,充分保障校园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师生身体健康。
二、春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1. 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新冠病毒感染、水痘、肺结核、支原体感染等是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等,传播途径主要为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建议师生在每年的秋季来临之前提前接种相关疫苗,增强免疫力,起到预防作用。
*佩戴口罩:在各种传染病流行的高发期间,在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尽量规范佩戴口罩,减少飞沫传播风险。
*定期通风:教室、图书馆、宿舍、食堂、体育馆等室内公共场所,每日至少进行2—3次开窗通风,每次不少于半小时,保证室内空气及时更新。
2. 消化道传染病
诺如病毒感染是春季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可伴有发热、头痛,传播途径为接触了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源。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处理,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
*勤洗手: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
*环境消毒:对宿舍、卫生间、食堂等重点区域进行定期消毒,防止细菌和病毒传播。
三、加大校园防控措施与师生健康教育
1. 健康监测与及时报告
*健康监测:师生需自觉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学校做好师生缺勤排查登记,一旦出现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的患者,应督促其立即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引起相互传染。
*及时报告:对疑似传染病的患者在明确诊断前,应安排在指定场所进行观察,实施必要的预防措施;被确诊为传染病的,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并按规定立即上报学校相关部门,配合学校完成相关防控措施。
2. 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
*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卫生达标。
*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管理,预防食源性和介水传染病。
3. 健康教育宣传
*培养健康理念:师生应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预防知识宣传: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酌情减少大型室内集体活动;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勤晾晒被褥,勤洗澡、勤换衣;
搞好宿舍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经常参加室外活动,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控制传染源,对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患者不要自行盲目服药处理,以免滥用药物造成不良反应,贻误病情。
四、温馨提示
1. 返校途中,在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或空气流通不畅的封闭环境,请全程佩戴口罩,减少接触公共物品,注意保持手部卫生。
2. 如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请及时就医,避免带病返校上课。
健康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础,让我们共同努力,科学防控,守护校园健康安全,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校医院
2025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