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来临,室外温度骤然降低,室内外环境也特别干燥,正值冬季传染病的好发时期,同时学校人群密集,又是传染病发病的高危场所。为了加强师生们的个人预防措施,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冬季常见病的预防常识:
一、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肺炎和肺结核等。其中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二、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的共性为:
发热,乏力,头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典型症状
畏寒、高热、全身不适
炎症反应导致的致热源的堆积,机体调定点的变化,引起畏寒和发热等症状。早期呼吸道感染可有畏寒、发热、鼻塞、流鼻涕、咽喉痛、全身乏力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打喷嚏、流鼻涕、咽喉痛
通常起病急,常表现为鼻黏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炎症逐渐发展到气管、支气管、肺泡等部位引起咳嗽、咳痰、哮鸣、气急等呼吸症状。
刺激性咳嗽
是炎性介质在支气管、细支气管分泌增多,刺激气管纤毛运动,促进异物的排出。
黏液性脓痰
发生于炎症反应较为严重时,可合并化脓性细菌的感染,分泌在支气管近端,患者咳嗽会大量排出脓痰。严重的呼吸道感染,引起大量炎症反应的产生,会引起呼吸困难,或持久的呼吸困难导致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等症状。
其他症状
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引起中耳炎。
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尘埃进行传播。病人在讲话、咳嗽、打喷嚏时可以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病原体的黏液飞沫悬浮于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即可造成传染,并可造成大面积流行。
四、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和漂浮在室内空气中的治病菌传染给健康人。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同时应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牙刷、水杯、餐具等物品。
2.多喝水:秋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致病菌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3.做到"三晒一开":晒被褥、晒衣物、人常晒太阳、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课间同学们要尽量到教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和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4.加强营养和锻炼: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营养;注意日常体质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5.合理作息和注意保暖: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冬季昼夜和室内外温差大,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添加衣物。
6.及时发现、及时就诊:如有发热、咳嗽等身体不适应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如确诊为呼吸道传染病,应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免传染他人。
7.提前进行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可预防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