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马克思主义学院7名教师于8月2日至8日前往革命圣地延安,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实践研修活动。本次研修主要围绕“理论教学、实践体验、交流分享”三大环节有序展开,旨在引导思政课教师深刻领悟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促进思政课教师在理论中增进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认识,在交流中凝聚共识。
研修期间,思政课教师们系统学习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提升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启示》等专题理论课程和《从延安走出来的红色教育家》《白求恩:高尚人格的典范》《坚持自我革命 跳出历史周期率》《大生产运动和南泥湾精神》《南泥湾有大学问》等现场教学课程。通过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教师们对延安时期党的历史、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以及伟大精神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这些理论课程和现场教学课程相互补充,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为思政课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理论支撑。
实践体验环节,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枣园、杨家岭、宝塔山、南泥湾、梁家河等革命旧址与纪念场馆,思政课教师们通过一场场沉浸式、体验式现场教学,亲身感受了革命先辈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伟大的革命精神。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透过革命历史画卷、伴随陕北民歌旋律,感悟精神力量;在王家坪、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瞻仰了领导人当年的办公和生活场所,感受到了他们简朴的生活作风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在宝塔山下,仰望这座象征着革命精神的地标,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在南泥湾,“重走”当年开垦的道路,深刻理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自力更生精神内涵;在梁家河,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足迹,感受到了他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这些实践体验活动,让思政课教师们对延安精神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们今后在教学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享交流环节。教师们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实践感受,围绕如何将延安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小明、教师杨嘉乐作为教师代表分享心得。通过交流分享,教师们不仅拓宽了教学思路,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为推动思政教学守正创新凝聚了共识。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此次研修活动当作一次难得的精神洗礼和精神淬炼,把在延安学到的理论知识、感受到的革命精神,转化为教学动力和教学资源,真正做到让延安精神入脑入心入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此次实践研修,不仅让参与研修的老师们收获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更在思想碰撞中激发了新的教学灵感。大家围绕如何将延安精神更好地融入思政课堂、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形成了诸多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案和思路。这些共识和成果,无疑将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其朝着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