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与创新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敏行担当的军人作风,一定的国际视野,掌握扎实的城市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和数字化技术技能,以“城市更新”和“智慧城市”为特色,具备一定的城市数据采集与处理、城市数字模型构建、城市设计、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更新、老旧城区更新改造与规划、解决城市设计项目中的数字技术问题、智慧城市运维与管理等能力,面向住房和城乡建设产业的城乡规划工程技术人员、建筑设计工程技术人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人员等相关岗位群,能够运用城市信息模型平台(CIM)、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RS)、数字孪生等技术,从事智慧城市数据分析与应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设计、城市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等工作的高端技能人才。
二、专业特色
1.师资团队
本专业有专任教师12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总数的58.3%;团队成员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5%。
本专业专任教师中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5%,一级注册建筑师2人,一级注册建造师2人,注册设备工程师1人。聘请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2名,均具有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等职称。
2.办学条件
我系智能建造技术中心,是由教育部、财政部专项资金建设,集实践教学、产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产教融合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先后获得河北省智能建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河北省智能建造科普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基地建筑面积9517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940万元,工位数1590个,由30余个实训场所组成;仪器设备配有高支模安全检测试验平台、虚实互动塔吊检测系统、升降机安全监测系统、环境在线监测系统、深基坑监测系统、VR云体验中心、装配式建筑主题展馆、航测无人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能实操系统、ICEPT实训集成系统、结构工程创新实验平台等1500台件。可满足学生岗位能力训练和社会培训的需要。



图1 专业实践实训中心
三、课程设置
1.主干课程
中外建筑史、中外城建史、城市规划设计原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计算机编程、智能测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GIS)、建筑信息模型应用(BIM)、城市信息模型应用(CIM)、建筑设计、场地设计、居住区设计、工业遗址改造设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设计、大数据分析技术及应用、智慧城市与数字孪生技术。
2.实践项目
专业认识实习、建筑建模与表达基础实训、写生实习、测绘实习、建筑设计实训、场地实训、居住区设计实训、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训、工业遗址改造设计实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设计实训、入门项目、毕业设计、认识实习、岗位实习。

图2 课程地图
四、培养成效
1.大赛获奖
近三年来指导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竞赛国赛二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6项,省赛二等奖5项。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学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图3 相关职业技能大赛获奖
2.教科研成果
教学资源建设方面,获得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课6门,主持省级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智能建造专业群资源库”,主持省级优质教学资源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规划教材9本。近三年团队教师完成省市级教科研课题12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1篇、授权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21项。

图4 授权专利证书(部分)
五、职业面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