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建筑工程领域前沿技术创新与科研成果共享,2025年11月9日上午8:30,我系建筑新材料与新技术研发创新团队在二教1-2教室成功举办“博士创新团队学术系列讲座”第二期。本次讲座聚焦岩土动力与地下结构安全两大研究方向,我系揣民昭博士、刘红枫博士、王文坡博士作专题学术报告,吸引了校内师生及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参与。
揣民昭博士(天津大学博士)以《基于现场模拟地震动试验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为题(图1),以现场模拟地震动试验为切入点,系统揭示了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真实动力特性,并提出了基础动力阻抗的精细化实用计算方法。
刘红枫博士(成都理工大学博士)以《不同波阻抗层条件下岩质斜坡地震响应分析》为题(图2),报告围绕斜坡浅表不同波阻抗层对岩质斜坡地震响应展开,通过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了强风化边坡(HWS)与弱风化边坡(LWS)的加速度响应、共振频率、方向共振特性及破坏模式。研究成果深化了对岩质边坡风化层抗震性能的认识,为地震滑坡的抗震设防提供参考依据。
王文坡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博士)以《极限分析上限法在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为题(图3),从盾构隧道开挖面失稳问题出发,阐述了极限分析上限法的基本原理与能量平衡思想。报告通过构建运动许可速度场,揭示了饱和软黏土地层中盾构隧道开挖面的破坏模式。通过与数值模拟和既有理论方法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建立上限模型的合理性和精度,为盾构施工中的开挖面稳定性评价与支护压力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本次讲座学术内容前沿、问题导向鲜明,三位博士报告相互呼应,展现了我系青年教师在岩土工程动力响应与地下结构稳定性研究领域的创新成果与学术深度。讲座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互动交流热烈。后续,我系博士创新团队将持续通过系列讲座推动科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助力专业建设与高水平人才培养。

图1 揣民昭博士做报告

图2 刘红枫博士做报告

图3 王文坡博士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