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建工系开展本学期“廉政第一课”,在课堂上系纪检委员石旭对部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吃喝的部分案例进行了分析,从中我们得到了很多启示。
违规公款吃喝,被群众称为"舌尖上的腐败",不仅浪费大量国家资财,更会吃坏党风、喝痛民心、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给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带来不可低估的危害,是典型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纠治违规公款吃喝取得显著成效,党风政风有了明显改善,但也要清醒看到,违规吃喝问题由来已久、成因复杂,既有思想认识问题,如宗旨意识、党性修养和纪律观念不强,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积习难改,"无酒不成席、无茶不成事"的思想作祟,折射出少数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淡薄、权力观扭曲的深层问题;也有制度层面问题,如"三公"经费财务公开、发票报销等制度不够完善,或相关制度执行力不强、缺乏监管等。违规吃喝如同权力腐化的培养基,觥筹交错间消解的不仅是纪律防线,更瓦解着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根基。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高校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手中或多或少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在违规吃喝案例中,不少干部就是因为没能抵挡住利益的诱惑,利用权力换取吃喝享受,最终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的淡薄是导致违规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部分人对纪律和法律的敬畏之心,在面对诱惑时,轻易地突破了底线。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违规吃喝之风。在一些案例中,违规行为持续较长时间却未被及时发现和制止,反映出学校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存在漏洞。
在高校这片孕育希望和未来的土地上,廉洁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通过对中央八项规定违规吃喝问题的案例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违规行为的严重危害和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