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我系参加2025京津冀智能建造专业深化与创新实践大会

【来源: | 发布日期:2025-03-24 】

3月22日至23日,由国家数字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主办的“智启未来·AI赋能—2025智能建造专业深化与创新实践大会(京津冀站)”在北京成功举办。我系副主任崔立杰、教师张中月参会,与来自京津冀多所建筑类院校、行业企业的专家学者共话智能建造专业建设新路径,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

图片1.png

  

会议期间,多位行业专家围绕智能建造技术发展、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展开深度分享。会议上中建一局北京公司技术质量部经理周冀伟以《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及项目应用案例分析、人才需求与培养展望》为题,以海南实际项目案例系统解析了BIM技术、物联网协同管理、机器人施工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应用场景,并强调未来行业亟需“懂技术、能创新、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提出“让课堂连接工地,用技术赋能匠芯”的未来展望。  

东南大学靳慧教授在《智能建造机器人课程开发与实践》报告中,分享了传统课程如何改革,以智能建造机器人课程设计为例,提出人才培养改革举措三创新,强调理论实践双线进阶、思政研学全程融通的“课堂+课外”土木创新人才培养的开放型知识体系,并建立了突破学科间、校地企业壁垒边界,多学科交叉、产教协同、多主体联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育人平台。

广联达数字教育研究院院长樊志光从产教融合视角出发,在《智能建造专业内涵发展建设思考》中建议院校以“技术链对接产业链”重构课程体系,并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反哺教学,推动专业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  

清华大学张建平教授对建筑业数字化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详细解读,从数字化人才需求到人才培养特点,提出院校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要改造既有课程、新开对应课程、增设新专业、改革培养模式。并以清华大学土木大类相关培养方案为例对各类院校发展提出宝贵建议。

图片2.png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张丽丽院长解码区域标杆院校建设经验,以自身院校为例提出“一平台、多融合、多通道”,重构智能贯通课程体系,为院校实训基地升级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提供了参考范例。  

会议期间,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百余所院校启动了“百校智能建造专业建设赋能计划”,旨在通过技术共享、资源共建、师资培训等方式破解专业建设难题。我系教师深度参与了校企参访活动,实地观摩了广联达数字建筑体验馆的AI建筑设计引擎、智能运维平台,并赴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建造实训基地学习“虚实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 

图片3.png

本次会议为我系智能建造工程专业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课程改革方向方面需加快融入机器人技术、AI优化设计等前沿内容,探索“项目化+模块化”课程体系;引入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仿真与真实操作联动的智能实训场景,推动实训体系升级;积极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对接广联达等龙头企业资源,推动技术研发与教学实践双向转化。